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首次对四川143个开发区进行评价,其中29个优秀开发区每平方公里土地能吸引到420万美元外资,产生9800万美元进出口额。开发区模式正推动四川经济加速与世界接轨,经济日趋活跃。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邢涛介绍,四川共有143个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2个。按照发展实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6个方面28项可量化指标和加分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开发区正在成为四川改革开放排头兵、区域经济增长极和现代产业集聚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承载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2019年,四川省143个开发区以约占全省千分之三的国土面积,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总量6381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85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总额39.6亿美元,贡献了四川全省约80%的进出口额、7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40%的利用外资额和30%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据悉,评价考核范围包括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在川设立的143个开发区,参评基础数据采用2018年和2019年数据。省发展改革委开发区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考核内容主要从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因素综合考虑,对国家级开发区按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三类考核;对省级开发区按成都市和7个区域中心城市分市考核,其它市(州)统一考核,最终形成全省143个开发区综合排名并评选出29个优秀开发区。
本次评价考核指标包括发展实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6个方面28项可量化指标和加分项。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次组织开展评价考核旨在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进一步明确发展导向,摸清底数基数,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良性机制,营造奋勇争先、竞相发展良好氛围,加快推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其中,国家级高新区中评分排名前2位的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开区中评分排名前2位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中评分排名第1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考核为优秀;省级开发区中评分排名在成都市、7个区域中心城市本市内和其他区域前20%的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都锦江工业园区等24个开发区考核为优秀。
首次评价考核
反映全省开发区发展呈上升态势
“这是四川首次对全省各类开发区进行统一标准整体评价、分级分类考核。”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都有各自的考核办法,本次按统标准进行整体评价,既能反映各开发区在同层级、同区域、同类型中的实际情况,又能体现全省开发区总体发展水平。
为激励各开发区积极作为、竟相发展,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因素,对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按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分开考核。同时,为激励先进,对排名前20%的开发区考核评优并给子政策支持。为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对全省排名最后3位开展约谈整改。
从本次考核评价反映出的情况看,全省开发区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9年,全省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总量6381亿元、进出口总额85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总额39.6亿美元。
目前,我省开发区数量已发展到143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2家)、居西部第1,以约占全省3%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约80%进出口、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40%利用外资和30%固定资产投资。
目前,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11个,税收收入超过30亿元的有11个。全省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超4400家、研发机构超1900家、创新服务机构超700家、金融服务机构超3200家、工业设计机构超900家、物流仓储机构超3200家。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