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领先的企业技术服务平台贤集网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文化旅游 — 正文

“8·8”九寨沟地震即将迎来三周年,3年来,九寨沟地灾防治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8·8”九寨沟地震即将迎来三周年。8月6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的33个大项中,已有28个大项完工。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在汛期发挥了良好作用。截至目前,九寨沟景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地灾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世界遗产九寨沟开展防治工作困难重重,但是在过去3年里,他们依然坚持为九寨沟“疗伤”,努力把风险隐患降到最低。


3年来,地灾防治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8·8”九寨沟地震即将迎来三周年,3年来,九寨沟地灾防治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体检


全面摸排查出“病灶”


让隐患点无处遁形


2017年8月8日,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对震后那段担惊受怕的日子,九寨沟树正寨村党支部书记克格珠记忆犹新:“只要下雨,我就不敢睡,生怕有石头落下。”


其实震后,不少当地居民都有着这样的担忧。


为防范地灾,时任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工环勘查设计院副院长的王海波,立即赶赴九寨沟。他是首批赶赴灾区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领队之一。


在九寨沟,王海波所在的华地公司承担了排查中的“硬骨头”——漳扎镇全镇和九寨沟景区内的荷叶寨、树正寨等区域的排查。面对不断的余震、飞落的碎石,王海波和组员没有退缩。在漳扎镇沙坝村右侧山体崩塌点,他们通过无人机发现几处隐患后,便进行“贴地式”排查。


与此同时,一场“天地对话”也在紧张进行——测绘工作人员将卫星拍摄的照片一一解译,利用卫星遥感新技术开展隐患识别。


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遥感测绘调查项目负责人王德富介绍,他们先用技术对地表进行“全面体检”,然后利用激光雷达、无人机遥感技术,对高位高隐蔽性部位进行解析,相当于对疑似病灶进行“核磁共振或CT检查”。


有了“体检报告”和“CT结果”,王海波等排查人员就能更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临床诊断”,最终达到“区域-重点-靶心”的逐项深度调查。


“8·8”九寨沟地震即将迎来三周年,3年来,九寨沟地灾防治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疗伤


创新设计思路


把地灾项目和景区建设融为一体


查出“病灶”后,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启动,“疗伤”工作开始。


治理项目共170个,分三期治理。三期项目中,数一期89处项目最为艰巨。


2018年4月,一期治理工程项目开工。当时的九寨沟,因地震伤痕累累。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时任省地勘院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的陈新带队进入景区。“当时收到了一张告知书,上面密密麻麻列着施工注意事项,提醒施工中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老施工办法肯定不行。”陈新介绍,在九寨沟施工,每一铲土都挖得小心翼翼。比如,土方开挖时,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苔藓草皮;为保护植被,施工人员在安主动防护网时,采用绕避坡面植被的创新处理方式。


创新,还体现在设计思路上。下季节海公路边坡上部崩塌治理工程,是一期地灾治理项目中投资额度最大的治理项目,也是九寨沟景区地灾治理控制性工程。


该项目采取“棚洞+桩板拦石墙”方式进行治理,最大亮点是在棚洞紧靠下季节海子的一侧,立了61根桩,做成一个个小窗口。“把地灾项目和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形成新的风景线。”华地公司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治理一、二期项目已通过验收,三期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成效也初步显现:多次抵御住汛期降雨的影响,拦蓄了大量的崩塌和泥石流冲出物,确保了沟内村寨和道路的安全。


“8·8”九寨沟地震即将迎来三周年,3年来,九寨沟地灾防治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监测


400余套设备24小时盯梢


构建防灾安全网


经过“治疗”,“人间仙境”正归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通过多源遥感监测和实地科考发现,九寨沟核心景区的植被生态景观已逐渐恢复至震前水平。


“景观恢复了,地灾治理工程也有序完工,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再有灾害发生。”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九寨沟的防灾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防范灾害的关键在于监测预警。去年7月,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正式开始建设。针对景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平台分别布设地表位移、裂缝变形、泥位、雨量等多种监测设备,并结合视频观测,在与物联网和通信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实现地质灾害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应急服务一体化。一张“人防+技防”的防灾体系已编织成网,确保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传递预警信息,让受威胁人群快速转移撤离。


今年5月的一个夜间,九寨沟一处威胁公路的地灾隐患点发生小型泥石流灾害,平台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防灾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灾害规模很小,砂石都没有冲到公路上就停住了。”平台建设方、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王蕾说,24小时紧盯着隐患点,不放过一场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的优势凸显。


目前,九寨沟景区内已安装400余套监测设备,全覆盖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前防灾都靠人,现在又多了一重技术保障,我们对防灾充满信心。”克格珠说。


来源:四川日报

来源:四川新闻网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

不吐不快,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航空版“迪士尼”--成都航空大世界

成都航空大世界就是成都新建的游乐园,其规模有两千多亩,是大型的游乐园,游乐园的主题与众不同,与境内内部的游乐园的主题都大相径庭,将航空作为游乐园的主题,在成都最初以航空业发展的城市,航空主题无一已经是非常吸引人的眼球,成都原本就是一座剧院文化深厚的城...

10月30日 09:07

通向世界的窗口:当大凉山遇上泸沽湖

穿凉山腹地,翻山越岭,我们来到泸沽湖畔。 走出层峦叠嶂的群山,终于来到一片开阔的水域,顿时,豁然开朗。蓝天白云,碧波荡漾,泸沽湖的水第一眼就让人难忘,那清澈的湖水是纯净的淡蓝,湖上云烟泛着明亮的金光,这高原的深水湖就像天空的镜子,不仅云霞变幻,而且...

10月29日 10:16

共探品牌创新升级之道 2021“品牌强国工程”沟通说明会来到成都

10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品牌强国工程”沟通说明会来到成都,与西南地区的优秀企业探索品牌创新升级之道。现场,总台与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品牌强国工程”战略合...

10月29日 10:11

成都:正在将雪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作为第一个用镜头将成都与雪山同框呈现的摄影师,田相和至今依然对拍摄雪山乐此不疲,而且他也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现在有几千人的摄影爱好者在拍摄雪山,他们的组织叫“在成都遥望雪山”。不仅如此,“在成都看雪山不再只是被摄影爱好者发现、表现,而是全体市民都可以...

10月29日 10:07

为期两天 2020年成都酒店业全球招商推介活动正式开幕

10月28日,以“住在公园城市里”为主题的2020年成都酒店业全球招商推介活动正式开幕。为期两天的时间内,数百位全球酒店业大咖齐聚成都,聚焦酒店业的发展机遇与潜力,深入探讨如何将良好的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大力推动文旅产业经济复苏,提振文旅市场主体...

10月29日 09:48

最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