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南充网友“佧里”通过政策和数据,理性分析了南充目前的优势与机遇。
如今的南充,尽管人口是四川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成都,但贫困人口也在全省排名前三。
其经济体量尽管在最近几年来逐步上升名次,也仅位于四川省第五位,2017年GDP为1827.9亿,尚未过2000亿大关。
川渝第二城!理性分析南充成为川东北中心的可能性
绵阳市市委书记、市长刘超认为:绵阳德阳南充等七个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都有潜力,但绵阳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潜力——三个最字,底气很硬。
南充并未像绵阳那般硬气,毕竟绵阳目前经济排名第二,比南充的经济体量高出一截。
好在四川的战略是创建多个经济副中心,这也给了南充莫大的机会。
和绵阳比起来,绵阳距离成都仅仅100公里,属于成都平原经济区范围,绵阳的辐射带动作用仍将被成都直接覆盖,因此绵阳建经济副中心的区域位置并不理想。南充就不一样了,其距离成都直线距离200公里,相比于绵阳,南充的经济辐射作用更有意义。
因此,南充市市委书记宋朝华在第一时间同样表态争当四川省经济副中心,但表态和绵阳有所不同:2020年在川东北经济区率先跨入2000亿俱乐部,再经过几年,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川渝第二城!理性分析南充成为川东北中心的可能性
但南充的野心并未掩盖,又或者说南充充分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地理优势,并于2016年就第一个提出了“成渝第二城”的口号。
在省会崛起的年代,南充得不到大饼吃,也不会像绵阳那样瓜分成都带来的红利。但是,南充又恰恰在今天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
地利:南充距离成都200公里,距离重庆150公里,处于成渝中间地带,正好是成渝衔接区域。
天时:近年来成渝城市群、成渝经济圈等诸多概念的提出,让南充成为成渝弥补中间塌陷地带的首要选择城市;去年成都提出“东进”战略,且排在首要位置,南充又正好处于东进延伸线上,必将成为政策的得利者;此外,近日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公告,成南达万高铁预计2019年底前开工建设,让南充成为这条线路的大赢家。
人和:南充坐拥641万人(2017年常住人口数据),是成都之外人口最多的四川下辖城市,人口规模一定程度上就是经济增量的强大后盾。
川渝第二城!理性分析南充成为川东北中心的可能性
而南充更聪明的意识到,在三大要素下,成都这位老大哥“东进”已是必然,当前南充更该做的就是抱紧重庆的大腿。在两强城市的叠加辐射下,南充才有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后来居上。
因此,近日南充全面吹响融入重庆的号角。一份《南充市全方位融入重庆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目前正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而事实上,南充其实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成为接受重庆辐射带动的第一梯队,也要成为融入重庆发展的第一方阵。同年,南充融入重庆发展项目规划敲定,计划实施188个项目,投资7781亿元。
也就是在这一年,南充率先提出“成渝第二城”的概念,抢先占位。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南充将重庆和成都看得同样重要,毕竟有的时候远亲不如近邻,何况四川一直采取强省会战略,直到今年才正式提出创建多个经济副中心的说法。
而近邻重庆,去年就有整车制造企业银翔实业集团斥资120亿元在南充投资整车制造及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成为两地合作的大手笔之一。
川渝第二城!理性分析南充成为川东北中心的可能性
2018年,南充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在产业方面“积极承接成渝集成电路及电子器件、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产业,着力打造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重要配套区。”今年6月,四川代表团赴重庆考察,与重庆签订川渝合作协议,引导广安、内江、达州、资阳、南充等地承接配套重庆汽摩产业,打造川渝汽摩产业集群。
系列举措,让南充已然走到历史机遇中的新窗口期,远亲向东发力,近邻又可以合作,南充的未来,值得更高期待。
来源:麻辣社区
最新回答